当前日期: 2024年04月24日 08时07分
招聘临时工作人员公告2024-04-23

海南工会职工心理健康课堂第14期 我是什么类型的人?1

来源:超级用户  作者:超级用户  时间:2021-01-22  浏览次数:3155

海南省社会心理学会 黄达

    孔明舌战群儒之后,鲁肃引其见孙权。孔明致玄德之意毕,偷眼看孙权,碧眼紫髯,堂堂一表。孔明暗思:“此人相貌非常,只可激,不可说。等他问之,用言激之便了。”---《三国演义》四十三回

    《三国演义》中这段精辟的描写,展现了孔明通过对孙权个人特质的把握,从而制定针对性说服策略的过程。

 

    小说当然有艺术夸张,孔明肯定做了大量资料收集,才把握到孙权的性格特征。但这种“对症下药”的方法,显然是最终成功的关键。于是,孙刘联手抗曹,赤壁之战,千古传颂。

 

图片来源:网络

 

    “我有什么样的特质?我是什么类型的人?”

 

    这样的问题经常萦绕我们的心头,无需对此感到奇怪,因为这是个直指核心的问题。

 

    它关乎着我们如何理解自己、理解他人、理解人类。

 

    我们经常感叹人心难测,甚至自己都不能了解自己的全部。但是,那些聪明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没有放弃过努力。

 

    于是,类型论(特质论)应运而生,毕竟,将芸芸众生按照某些明显不同的特质分成几个类别,将大大降低我们理解“人”的难度。

 

    那么,人是不是真的有不同类型呢?

    如果有的话,这些类型怎样划分?

    了解了人的类型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吗?

 

    带着这些疑问,我们来看看心理学特质和交互作用论的前世今生。

 

1

源头

    特质理论最早的溯源可追踪到公元前400年的希腊,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体液论。

 

    他认为人根据体内体液成分比例,可以分为四种类型,分别是

    胆汁质(易激惹的、有活力的)、

    抑郁质(抑郁的、情感丰富的)、

    多血质(乐观的、领导力的)、

    粘液质(平静的、谨慎的)。

 

    希波克拉底认为,如果四种体液处于平衡状态,则意识和思想都能发挥正常功能;如果一种体液过盛或者不足,这种或者那种精神疾病就会出现。

 

图片来源:网络

 

    他写到:

“大脑的毁坏不仅仅是因为粘液,而且是胆汁作用的结果。那些因为粘液而疯的人多半是安静的,那些因为胆汁而疯的人多变会吵吵闹闹.......”

 

    我们用四大名著里的人物对应四种特质,就很容易把握这种分类的精髓。

 

    一怒之下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智深、一声吼退百万兵的张飞张三爷就属于胆汁质;

 

    怜花葬花、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当然是抑郁质;

 

    广纳良才、枭雄本色的曹操,胆大心细、八面玲珑的王熙凤就是多血质;

 

    谨慎多谋、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则是粘液质的代表人物。

 

图片来源:网络

 

   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,体液论的理论基础显然是荒谬的,但是,这否定不了希波克拉底的伟大贡献。

 

    他的体液论,不仅在当时把医学从宗教和迷信中分离出来(在此之前人们都把疾患和健康归于神灵),更重要的是,体液论的前提——在性格特征和精神健康或疾病中,有一个生物学基础,或者至少是生物元素。这是如今已被证实的科学真理。

 

    正因为如此,直到今天,我们有时候仍然会使用体液论的分类名称来解释人类特质。

附件下载
相关文章